朴今海


2024年12月21日 15:20  点击:[]



姓名:朴今海

职称:教授

民族:朝鲜族

电子邮箱:0000003760@ybu.edu.cn

个人简介:

朴今海,女,1962年8月27日生,吉林龙井人,毕业于延边大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导。长期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出版《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朝鲜族的教育政策研究》等个人专著、合著10余部,发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民族政策在东北朝鲜族地区的实践》等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朝鲜族跨国流动对东北边疆和谐稳定的影响研究(13BMZ080)》等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0余项省部级课题,获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5项,1篇研究报告被中央统战部采纳。

教育经历

2001-2007:延边大学,民族学,博士

1994-1996:[韩]明知大学大学院,韩国史,硕士

1979-1983:延边大学,历史学

工作经历

2023——: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二级教授

2013-2023: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院长

2007-2013: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2004-2007: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

1997-2004: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副教授

1983-1994:延边第一师范学校,讲师

研究领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等

主要学术著作

[1]朴今海、王春荣:《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朴今海:《流动与融入:朝鲜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3]朴京花、朴今海:《民间的历史文化与记忆》,辽宁民族出版社2018年版(民文);

[4]朴今海:《吉林朝鲜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6年版;

[5]朴今海:《朝鲜族教育运动史》,延边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民文)

[6]朴今海:《朝鲜族教育的综合研究》,延边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民文)

[7]朴今海:《困惑与反思:朝鲜族基础教育的现实境遇与未来抉择》,延边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8]朴今海:《中国朝鲜族教育的历史与现状》[韩]景仁文化社2012年版

[9]朴今海:《日本对中国朝鲜族的殖民主义教育政策》,延边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朴今海:《中国朝鲜族历史》,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民文)

主要主持项目

[1]国家民委委托项目“中国朝鲜族移民史”(2024-GMI-111)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朝鲜族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改革实践研究”(21XMZ084)

[3]国家民委项目“从“移民”到“公民”:朝鲜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研究”(2020-GMG-023)

[4]吉林省社科规划办重大委托项目“吉林省朝鲜族移民史研究”(2018ZD4)

[5]吉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跨国流动视域下的朝鲜族认同意识研究”(2016JD05)

[6]国家民委重点项目“东北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2014-GM-195)

[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朝鲜族跨国流动对东北边疆和谐稳定的影响研究”(13BMZ080)

[8]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项目“伪满时期朝鲜族教育研究”(AKS-2009-R12)

[9]吉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03040)

主要获奖情况

[1]2022年7月《课堂革命五维育人——民族学新文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019年9月 民族研究院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3]2018年7月《流动的困惑:跨国流动中的朝鲜族身份认同多元化》获第十二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4]2017年7月《流动的困惑:朝鲜族跨国流动与边疆地区社会稳定》获第十一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5]《吉林朝鲜族》获2015-2016年度吉林省少数民族研究成果一等奖;

[6]2007年12月《朝鲜族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获第七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学术、社会兼职

2013-2023,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跨界民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2019-2020,被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聘为吉林省社会科学社会学学科专家;

2018——,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副会长;

2018——,吉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

2018——,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代表性论文(选择10篇左右即可):

[1]朴今海、李响:从“移民”到“公民”:朝鲜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民族学刊2023(02);

[2]朴今海、孙云彤:中朝边境民族地区跨境公共安全治理研究——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朝边境地带为例,东疆学刊,2022(02);

[3]朴今海、王俏:民族记忆与文化基因:“斡包节”的文化意蕴及其现代传承.民族学刊,2021(11);

[4]朴今海、朴贞花: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06);

[5]朴今海、孙云彤:流动的困惑:跨国流动中少数民族流动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以在韩朝鲜族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0(05);

[6]朴京花、朴今海:“生活化”:朝鲜族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03);

[7]朴今海、范妍妍:留守到流动:少数民族跨国流动儿童的教育边缘化——以朝鲜族流动儿童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05);.

[8]朴今海、王春荣:社会转型视域下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8(03);

[9]朴今海、姜哲荣:流动的困惑:跨国流动中的朝鲜族身份认同多元化,广西民族研究,2017(03);

[10]朴今海、王春荣:小民族大文化:现代化语境下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传承.青海民族研究,2017(02);

[11]朴今海、蔡香美:论文化共生视野下的东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东疆学刊,2016(04);

[12]朴今海、朴京花:图们江文化长廊:图们江开发的标志性文化符号.贵州民族研究,2016,(09);

[13]朴今海、王春荣:流动的困惑:朝鲜族跨国流动与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02);

[14]朴今海:民族区域自治:保障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石.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05);

[15]朴今海:鲜族小学教师教育体制转型.延边大学学报,2011(05);

[16]朴今海:东北朝鲜族近代反日民族教育的兴起,东疆学刊,2010(03);

[17]朴今海:伪满时期日帝对朝鲜族的殖民主义教育实质.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06)

[18]朴今海: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2);

[19]朴今海:朝鲜族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06);

[20]朴今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05);

[21]朴今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06);

[22]朴今海:伪满时期日帝对东北朝鲜族的“皇民化”政策,社会科学战线,2004(04);

[23]朴今海:17世纪朝鲜人流入东北及其对后金(清)社会的影响,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01);

[24]朴今海:加入WTO对民族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03);

[25]朴今海:贯彻实施自治法,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满族研究,2002(04);

[26]朴今海: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01);

[27]朴今海: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民族政策在东北朝鲜族地区的实践,民族研究,2001(06);

[28]朴今海:西部大开发与民族教育,宁夏社会科学,2001(03);

[29]朴今海:‘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族教育权的侵夺,民族教育研究,2001(01);

[30]朴今海、郑信哲:略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04);

上一条:朴京花 下一条:崔玉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