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金海英
职称:教授
民族:朝鲜族
电子邮箱:3217522906@qq.com
个人简介
金海英,女,1981年3月25日生,吉林延边人,毕业于韩国济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E类人才、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新秀,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理事、吉林省中小学教材选用和审定委员会专家、延边青少年教育研究会会长、龙井市龙井实验小学校名誉校长。长期从事民族地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20世纪初延边朝鲜族教育思想研究》等个人专著、合著6部,发表《边疆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三维思考》等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跨界民族的信仰:朝鲜族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发展史研究(17XMZ014)》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长期担任国培、省培等培训任务,服务基础教育。
教育经历
2008-2011:韩国济州大学,教育学,博士
2004-2007:延边大学,世界史,硕士
2000-2004:延边大学,历史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21——: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2015-2020: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
2011-2015: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讲师
2022——:延边大学教育学原理学科 主任
2015-2020: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部 专业书记
研究领域
民族地区教育理论与实践,乡村教育,边疆儿童教育
主要学术著作
[1]金海英:《20世纪初延边朝鲜族教育思想研究》,延边教育出版社2014年
[2]金海英:《中国朝鲜族家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延边教育出版社2015年
[3]俞永虎、金海英:《朝鲜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延边教育出版社2015年
[4]金海英:《朝鲜族研究2016》,民族出版社2017年
[5]金海英等:《就业指导书》,延边大学出版社2017年
[6]朴今海、金海英:《全球化时代中国朝鲜族教育的现状与展望》,延边教育出版社2018
主要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界民族的信仰:朝鲜族教育思想的中国化发展史研究”(17XMZ014)
[2]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东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2019-GME-050)
[3]吉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乡村儿童教育支持路径研究”(ZD22112)
[4]吉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民族学校改进的民族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研究”(GH170020)
[5]吉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团队的学习(TBL)模式下高校课堂教学实践研究”(GH13025)
[6]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9.18事变以前延边朝鲜族教育思想的变迁规律对当代民族教育的启示”(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2号)
[7]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记忆与传承:朝鲜族老一辈教育叙事的口述整理与研究”(JJKH20200541SK)
[8]吉林省民委重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吉林省民族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JM-2023-005B)
主要获奖情况
[1]2020年12月,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新秀
[2]2024年8月,《边疆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三维思考》获吉林省第十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2024年11月,吉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4]2023年12月,《边疆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三维思考》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奖
[5]2019年12月,《新时期多元一体教育视域下少数民族师范生育人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二等奖(4/7)
[6]2018年,《少数民族双语师范生跨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7)
[7]2023年6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8]2019年,《移动与生存:跨界民族的适应与教育活动》获第十一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9]2017年,《民族高校民考民朝鲜族大学生课堂学习适应的问题与思考》获第十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术、社会兼职
2024——,全国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 理事
2019-2022,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中青年专家
2018——,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 理事
2024——,东北亚民族文化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2016——,东北朝鲜民族教育科学研究所 兼职研究员
2022——,吉林省中小学教材选用和审定委员会专家
2022——,吉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学科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0——,延边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6-2024,延边青少年教育研究会 常务副会长
2024——,延边青少年教育研究会 会长
2020-2021,延吉市第十三中学校挂职副校长
2023——,龙井市龙井实验小学校名誉校长
代表性论文
[1]金海英、常畅:边疆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三维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8),50-56+183
[2]金海英、金玲:党史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J].民族学刊,2022(7),24-32+140
[3]金海英、黄丹琳: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在地化研究述评[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4(2),11-18
[4]金海英、任路:中国民族教育研究述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4),63-71
[5]金海英:新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科研育人路径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6),38-41
[6]金海英:少数民族双语平衡相关研究述评[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2),38-43
[7]金海英:延边地区朝鲜族教育意识的历史变迁与展望[J].贵阳学院学报,2018(6),31-35+61
[8]金海英:延边地区民族教育的先驱圭岩金跃渊的活动及其教育史的意义[J].教育思想研究,2020,34(1),59-83
[9]金海英:移动与生存:跨界民族的适应与教育活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5),111-117
[10]金海英:移居初期延边地区朝鲜族教育思想的形成研究[J].岭南学2018,(65),47-79
[11]金海英:保存与传承的方法:延边地区朝鲜民族历史遗址的故事化开发及其教育应用[J].岭南学2017,(61),257-289
[12]金海英:东北亚时代朝鲜族下一代的作用与新的教育方向[J].中苏研究2016,40(1),205-233
[13]金海英:延边地区明东五贤的教育思想渊源研究[J].民族文化论丛,2014(58),491-517
[14]金海英:龙渊金鼎奎的教育思想研究[J].教育思想研究,2013,27(2),23-42
[15]金海英:龙渊金鼎奎的延边地区教育活动解析[J].人格教育研究,2013,7(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