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阡


2024年12月24日 14:36  点击:[]



姓名:田阡

职称:教授

民族:汉族

电子邮箱:tianqian@vip.126.com

个人简介

田阡,男,1973年4月29日生,湖北荆州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民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移民与海外民族志、澜湄流域社会与区域发展、文化遗产与共同体建设研究,致力于建立一种以流域为单位的、作为实证研究和中观研究的“流域人类学”的概念与分支学科的研究,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出版《流域人类学导论》等个人专著、合著近30部,发表《村落·民族走廊·流域——中国人类学区域研究范式转换的脉络与反思》等学术论文70余篇。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云岭学者(2024)、重庆英才·名家名师(2019)等人才计划,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导师工作室等称号。主持《中国南方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岛”的人类学调查(18ZDA160)》等国家级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近10项,主讲的《田野工作与民族志写作》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著作《流域人类学导论》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教育经历

2004-2007: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

1995-1998: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

1992-1995:武汉大学,国际贸易,学生

工作经历

2012——: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

2009-2012: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副教授

2008-201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

2008-2009: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特聘副教授

2007-2008: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研究领域

移民与海外民族志、澜湄流域社会与区域发展、文化遗产与共同体建设等

主要学术著作

[1]田阡、雷鑫:《火石垭之光:武陵山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振兴之路》,知识产权出版社2024年版;

[2]田阡、徐旺生主编:《中华农耕文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

[3]田阡著:《道法助益:基金会协同社会治理实证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4]田阡著:《流域人类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5]田阡、苑利编著:《多学科视野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版;

[6]田阡、潘英海主编:《应用人类学》,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7]田阡编著:《武陵纵歌:人类学田野笔记》,华艺学术出版社2017年版;

[8]田阡、高朋编著:《培德植基:实践育人与社会调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9]田阡、谭红安编著:《三观六字:教育矫治与文塑新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0]田阡、徐杰舜编著:《人类学与流域文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11]田阡著:《边缘”的“中心”——龙河流域土家族村落的文化变迁与族群建构》,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12]田阡著:《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3]田阡、魏锦编著:《美美与共: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14]田阡、王剑编著:《边城黄鹤:渝鄂边境三村土家族生活样态的人类学考察》,“流域与传统村落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15]田阡、王欣编著:《冷水溪畔:八龙村土家族文化生态的人类学考察》,“流域与传统村落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16]田阡、张洁:《万寿山下:三河农民生计与乡村变迁的人类学考察》,“流域与传统村落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17]田阡、石甜、李胜:《龙河桥头:桥头双村生活的人类学考察》,“流域与传统村落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18]田阡、刘应科:《沙子关头:沙子镇土家族生计方式变迁的人类学考察》,“流域与传统村落系列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19]田阡、孙婷著:《句町古国文韵——广西西林人类学考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主要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南方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岛’的人类学调查”(18ZDA160)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农民工生计模式与身份认同研究”(11BMZ048)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多元文化互动与族群关系研究——以乌江流域为中心”(NCET-12-0935)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龙河流域区域文化与族群关系研究”(08JA850005)

[5]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委托项目“明清以来西南汉族‘移民岛’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18-GMF-019)

[6]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一般项目“台湾当局对原住民族认定政策的开展情况研究”(2017-GMF-011)

[7]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流域人类学”(2016-GMH-001)

[8]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重庆卷”(2023TBWTZD17)

[9]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英才计划项目“‘移民岛’的形成机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2YC011)

[10]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英才计划项目“城市提升中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研究”(2021ZDZK33)

[11]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村落文化变迁与族群建构研究”(2010YBRW61)

[1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研究项目“残疾人文化生活研究”(2014&ZD008);

[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村寨文化模式与经济的现代转型研究”(SWU1309366)

[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创新团队项目“流域文明与社会治理”(SWU1609102)

主要获奖情况

[1]2024年7月《流域人类学导论》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2022年12月《流域人类学导论》获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

[3]2020年12月“流域与传统村落系列丛书”获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类);

[4]2018年6月《句町古国文韵:广西西林人类学考察》获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类);

[5]2019年3月《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标准化测评体系调查——以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优秀奖;

[6]2017年3月《“一元型”省直管民族自治县体制运行模式调研报告》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

[7]2023年7月《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四维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8]2022年5月《研究生“四维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9]2022年5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高校“性三化”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实施》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术、社会兼职

2023——,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

2021——,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

2020——,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导师工作室首席专家;

2019——,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

2018——,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018——,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7——,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会副会长;

2015——,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代表性论文:

[1]田阡、陈雪:乡村振兴中的本土人才生成及其治理效应[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05):5-12.

[2]田阡、阳姗珊:乡村振兴视域下村社理性与个体理性何以共存——基于云南一傣族村寨的田野考察[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10.

[3]田阡、唐欢:明清以来中国南方汉族移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01):99-109.

[4]田阡、陈雪:从“意义混乱”到“意义重构”——从1949年来木版年画的发展看“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意义转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2):113-119.

[5]田阡:村落·民族走廊·流域——中国人类学区域研究范式转换的脉络与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17,(02):25-30.

[6]田阡:传承与发展:北路壮剧那劳壮剧团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6,(03):112-121.

[7]田阡:重观西南:走向以流域为路径的跨学科区域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3):82-86.

[8]田阡、李虎:人往低处迁:武陵山区土家族自愿搬迁移民的理性选择——基于重庆石柱县汪龙村的调查[J].思想战线,2015,41(05):17-22.

[9]田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04):30-34.

[10]田阡、阿拉坦:国家、鬼神、偏方:多元医疗实践的正当性来源——肾结石病在官南寨[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03-107.

[11]田阡:句町:古壮国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2014,(04):115-121。

[12]田阡、孟凡松:空间表达与地域认同——以武陵地区清代方志星野为例[J].文化遗产,2013,(01):122-126.

[13]田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人类学课程学习共同体[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01):40-46.

[14]田阡:新媒体的使用与农民工的现代化构建——以湖南攸县籍出租车司机在深圳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2):28-32.

[15]田阡: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主导的领域与限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0):53-57.

[16]田阡:穿越现代与传统的藩篱:非物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相对论[J].思想战线,2012,38(04):112-115.

[17]田阡:基于项目的信息技术与人类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7):90-94+101.

[18]田阡:返璞归真之美:论民间艺术的人文价值与社会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12,(06):154-158.

[19]田阡:人口老龄化与日本公共管理创新[J].管理世界,2012,(05):178-179.

[20]田阡:论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出发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02):95-101.

[21]田阡:民俗节庆与文化产业发展——以自贡灯会与彩灯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J].文化遗产,2011,(04):130-136.

[22]田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民间艺术及其传承[J].民族艺术,2011,(04):70-74.

[23]田阡、熊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模式探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04):151-157.

[24]田阡、杨红巧: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演化及其反思[J].民族艺术,2011,(01):40-45+93.

上一条:郑宇 下一条:崔哲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