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历史研究所 | 
| 民俗研究所 | 
| 民族教育研究所 | 
| 民族学研究所 | 
| 民族艺术研究所 | 
| 民族历史研究所 
 195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了整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对各民族聚居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中国朝鲜族聚居区的调查活动也在同年启动,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主导下,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所属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其中。 为了编写《朝鲜族简史》,1961年民委组织专家学者创立编辑小组,次年出版发行《朝鲜族简史》,在此基础上延边大学设立了专门研究机构——朝鲜族历史语言研究所(延边大学第一所专业研究所)。后因文革爆发,研究所于1968年8月被迫撤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即1978年8月,延边大学重新设立民族研究所,所内设有历史研究室和语言文化研究室。1988年3月,民族研究所所属语言研究室分离,单独成立为语言文化研究所。随着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的设立,学校于1997年4月将民族研究所编入研究院,1999年4月,民族研究所正式改名民族历史研究所。 民族历史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一所专门研究朝鲜族历史的科研机构。成立以来,先后编写出版《朝鲜族简史》、《朝鲜族革命斗争史》、《朝鲜族革命烈士传》、《中国朝鲜族足迹丛书》(1-8)(2018年,出版发行了补充翻译本8册)、《朝鲜族研究论丛》(1-9))《延边农业史》、《延边青年史》、《延边妇女史》、《延边朝鲜族社会形成研究》、《解放前东北朝鲜族土地关系史》、《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朝鲜族简史》(修订版)、《朝鲜族通史》、《中国朝鲜族史料全集》(100卷)等学术著作,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研究所还与延边历史学会、中国朝鲜民族学会、延边州各县市党史办、史志办、延边州博物馆联系密切,时常开展学术交流。 自2016年开始,民族历史研究所致力于收集和整理已故老一辈朝鲜族历史研究专家朴昌昱、崔洪彬、高永一等教授的研究成果,同时在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专家金春善、孙春日、金泰国、李洪锡、李勇植等教授的支持和帮助下收集和整理的关于中国朝鲜族历史的相关文献资料,建立国内唯一的专业的研究中国朝鲜族历史的文献和影像资料库(自建库)。 此外,民族历史研究所成员还承担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专业的大部分硕士课程,其中中国朝鲜族移民史(上、下)更是成为2017年延边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在培养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朝鲜族史)专业相关人才方面,民族历史研究所一直活跃高校前沿,为民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长:高承龙,男,朝鲜族,延边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民族历史研究所所长。 
 |